- 中国核建 (601611)- 经营分析

经营分析 - 管理层经营报告

本期经营绩效评级: C

本期经营核心业绩指标:    更多指标
2023/12 净利润 营业收入 ROE 毛利率 净利率 净现比 费用率 存货周转 应收账款周转 市场占有率
中国核建

(同比增幅)

27.83亿

(+13.36%)

1093.85亿

(+10.34%)

7.56%

(+0.13%)

11.35%

(+12.71%)

2.54%

(+2.42%)

-0.11

(+93.85%)

6.87%

(+18.24%)

8.08次

(+2.8%)

2.72次

(-2.51%)

2.29%

(+3.62%)

行业均值

(同比增幅)

63.75亿

(+6.77%)

1988.88亿

(+6.21%)

7.82%

(-3.1%)

11.48%

(+3.8%)

3.21%

(+0.63%)

0.65

(-41.44%)

6.48%

(+5.19%)

5.76次

(+8.47%)

6.37次

(-4.35%)

-
本期管理层经营报告: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落地关键之年,公司有效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全面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定落实“稳中向好十二大举措”,坚持在发展过程中解决问题,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全员拼搏奋斗推动高质量稳增长。 (一)高质量完成稳增长任务目标 2023年,公司围绕“高质量稳增长”任务目标,有效对冲外部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全力拓市场、控风险、稳增长,统筹推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夯实“稳”的基础,保持“进”的态势。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等方式狠抓落实,采用逐月滚动预测、季度会督导、“送政策上门”、内外部协同等举措,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营业收入1093.85亿元,同比增长10.3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0.63亿元,同比增长16.07%;实现新签合同额1506.37亿元,同比增长8.34%。 (二)工程建设频创佳绩 核电工程。报告期内,在建26台核电机组均进展顺利,累计完成重大里程碑节点26个,6台机组实现FCD,7台机组实现穹顶吊装,3台机组实现冷试,2台机组实现热试。全部在建核电项目安全、质量、进度受控,工程建设有序进行。各核电项目建造经验进行了充分交流,核电建造工效管理体系逐步构建,群堆建造能力稳步提升。 工业与民用工程。报告期内,公司狠抓项目履约,深入推进“核民融合”促精细化管理,子公司中核华兴参建项目获2022-2023年度鲁班奖;中核二二承建首批从设计、仿真到施工全程无图纸建造项目,各子公司以管理的规范性、工程的可靠性在民用市场持续深耕。 (三)深化改革蹄疾步稳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定不移推动深化改革,敢于向“深水区”进军,加快“融入、融合、融创”上海,上市公司整体发展质量提升,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提速,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考核获中核集团考核A级。公司高质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两家子公司蝉联国资委双百企业“标杆企业”,同时获中核集团改革三年行动先进集体。公司以“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为指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聚焦内强质地、外塑形象,深入开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超额完成整体工作目标。 (四)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报告期内,公司努力打造科技型建安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做实做强各级研发平台,开展科技资源协同和重点科研项目立项与攻关,建立集约化科技创新体系。首次统筹五家在沪企业,成功申报并获批上海市高质量发展专项;全年研发投入创历史新高,鉴定科技成果44项,同比增长50%,获得专利授权421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首次突破20%;中核二三、中核五公司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核检修获工信部颁发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公司全力打造“数字躯干”重点项目,新一代核电工程精益建造管理平台上线,形成数字化转型新范式。统一协同工作平台“i核建”上线,大幅提升员工沟通效率,公司培育和提炼20项数字化转型示范场景,推动数字技术真正为工程项目服务。 (五)安全质量强基固本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明确“任何人任何工作都与安全有关”。 2023年,公司实现“零事故、零工亡、零污染”目标。安全环保责任链条进一步夯实,现场状况有效改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牢固树立“质量创造价值、质量成就品牌”理念,以对党和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质量工作,坚持最高质量工程建设、坚持最严措施强化监管,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质量。 实现50人以上科研生产实体单位体系应建尽建率、子公司总部体系监督覆盖率、涉核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监督覆盖率“三个100%”。2023年获省部级以上工程质量奖52项,公司参建的福清核电5、6号机组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二、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坚持“一个宗旨、两大愿景、一个发展思路、五大重点任务、四大保障措施”,具体如下: 一个宗旨:核筑强国、建设未来 两大愿景:世界一流核电工程服务商、行业一流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 一个发展思路:“2345”发展思路 五大重点任务:一是聚焦战略引领,强化使命担当;二是聚焦主责主业,筑牢发展基石;三是聚焦高质量发展,提高效率效益;四是聚焦深化改革,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五是聚焦创新驱动,实现科技赋能。 四大保障措施:一是加强党的建设,确保方向引领;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第一资源;三是深化资本运作,激发发展活力;四是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安全发展。 公司明确了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巩固并持续提升核电建设领域的绝对领先优势,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核电工程服务商;构建勘察设计咨询服务与施工一体化,国内与国际经营一体化,工程建设产业运作与资本运作一体化,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多价值链融合的大型工程服务商。 (二)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继续聚焦建筑业主业,进一步提升核电工程竞争优势、深耕工业与民用工程市场。 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在保证“量”的基础上,用“高质”的“进”来促稳增长目标的实现。主要举措包含以下: 1.抓主责主业,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锚定“世界一流核电工程服务商、行业一流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目标,持续塑造“绝对领先优势”,努力做标准的制定者、技术的创新者、市场的引领者。 2.抓高质量发展,构建“123”新型生产经营体系 聚焦量质齐升,将规模增长与效益提升有机统一发展。建立新型经营责任制,落实“一企一策”,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价值创造、坚持项目为本、坚持风险防控。 3.抓市场开发,全力捕捉市场新机遇 紧跟政策风向,加大政策研究及市场拓展力度,市场开发乘势而上,提前布局未来产业发展。 持续做好新能源、石油化工行业拓展;做好重点客户领域开发力度,做好优质大客户挖掘、维护。 紧跟“一带一路”,加大国际化经营力度。 4.抓深化改革,释放内部发展新活力 增强改革系统性,统筹抓好国企改革各项重点任务。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战略新兴产业,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环保、未来能源等方向,加快布局新领域,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聚焦细分领域,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健全市场化分配机制,推动中长期激励政策更大范围、更大力度规范实施。 5.抓科技创新,打造科技生产力 突出创新引领性,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环节,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和质量;加大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突出科技产出和成果转化,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通产业应用“最后一公里”。 6.抓安全生产,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坚决贯彻核安全观,对弄虚作假和违规操作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以最高标准抓好质量安全,努力打造核安全领域全球标杆。贯彻落实“零事故、零工亡、零污染”管控目标,以“强监管、控风险、促提升、出成果”为工作主线,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一岗一清单”。不断优化安全生产标准化长效机制,细化核电、民用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蓝本制度,探索建立“小散远新”项目差异化管理机制。

本期经营绩效评级: D

本期经营核心业绩指标:    更多指标
2023/06 净利润 营业收入 ROE 毛利率 净利率 净现比 费用率 存货周转 应收账款周转 市场占有率
中国核建

(同比增幅)

12.53亿

(+8.48%)

545.73亿

(+3.36%)

3.51%

(-9.3%)

9.64%

(+16.28%)

2.3%

(+5.02%)

-10.45

(+10.68%)

6.17%

(+28.81%)

4.11次

(-7.01%)

1.37次

(-9.87%)

2.44%

(-1.61%)

行业均值

(同比增幅)

30.92亿

(+8.64%)

933.71亿

(+5.3%)

3.88%

(-2.51%)

10.13%

(+3.68%)

3.31%

(+3.12%)

-2.41

(+2.03%)

5.43%

(+4.22%)

2.7次

(+7.57%)

2.93次

(-1.35%)

-
本期管理层经营报告: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公司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创新优化年”和“价值创造行动”为契机,持续落实“2345”发展思路,统筹推进“稳中向好 12 项举措”,积极抓机遇、拓市场、控风险、稳增长,推进各项任务目标实现。总体来看,呈现以下经营特点: (一)生产经营持续稳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外拓市场、内部挖潜,以优化目标考核激励体系为抓手,聚焦高质量发展,突出精准有效考核。抢抓开局,编制实施一季度“开门红”方案,推动项目及早复工复产;抢抓机遇,紧抓各地加码“稳投资”市场机遇,相继出台《高质量稳增长实施计划》《高质量稳增长专项考核激励办法》和《市场开发专项考核及激励办法》,持续推进高质量稳增长。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545.73 亿元,同比增长 3.3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94 亿元,同比增长7.27%;实现基本每股收益 0.28 元,同比增长 7.69%。 (二)精细化管理再上新台阶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项目精细化管理。在核电工程项目,公司持续优化核电建设布局和资源配置,不断抓实升级“六大控制七个零”高质量精细化工程项目管理标杆模式,沿着标准化、制度化两条路径,扎实推进项目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在群堆建造管控、建安一体化、建造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推进标准化、集约化、一体化,提升核电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在工业与民用工程项目,公司穿透式开展项目安全监督检查,细化制定组织管理红线、人员行为红线,明确“一棒出局”管理要求;运用“质量织网”“核民融合”创新管理模式,通过 8 个片区织网行动,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分片管理、分级负责的监管网格;积极开展核民融合示范项目建设活动,建立了 23 个核民融合项目试点。 (三)绿色低碳迸发新活力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落实《提升国内民用工程市场开发工作质量的指导意见》,积极响应国家“3060”战略,深耕新能源等绿色低碳业务,优化区域领域布局。报告期内,新签新能源项目34 个,合同额 68.42 亿元,同比增长 45.8%。聚焦黄河上游、河西走廊等新能源基地,新签“宁湘直流”配套新能源基地中卫 300 万千瓦光伏复合项目(一期 100 万千瓦)光伏区 E 标段工程、内蒙古建筑屋顶及庭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PC总承包等一批重点项目;主动“走出去”,承建《阿联酋艾尔达芙拉 PV2 太阳能电站项目》等海外新能源项目。 (四)改革发展释放新动力 报告期内,公司策划推进新一轮深化改革工作。聚焦“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制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施方案》《对标世界一流价值创造行动实施方案》。 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两家“双百企业”“一年比一年好”,实现蝉联国资委双百企业专项考核“标杆企业”,中核二三和中核华兴国资委考核排名分别从第 27 名、30 名,跃升至第 20名、17 名。 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定期开展三项制度改革评估,跟踪三项制度改革成效,以评促改、长效推进。创新优化管理机制,成立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引入市场化机制,探索开展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创新人才“引育”模式,与高校联合开办全国首创“核产业特岗”订单定向班,定向培养 480 名专业人才。创新薪酬效能对标评估方式,首次应用“四维八指”人效评估模型,开展薪酬效能双对标评估,多维度全面诊断分析内部各层级收入与效能指标的匹配性,持续挖掘数据价值,促进管理能力提升。 (五)科技创新再添新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开展科技创新,致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强度和经费总额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加速推进数字化建设,深化应用系统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筑牢基础支撑能力;统筹推进新一代核电工程精益建造管理平台和核电项目可视化管理平台开发,实现施工现场过程管控、施工班组业务数字化转型。报告期,科技奖项成果丰硕,其中“北极光 1 号监火机器人”荣获 2023 年“中国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推动模块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研究与成果应用,实现先进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第三代核电超大吨位预应力技术、装备及应用”获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华龙一号核工程大直径双层筒体先进建造技术”项目,入选“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授权 48 项。

本期经营绩效评级: C

本期经营核心业绩指标:    更多指标
2022/12 净利润 营业收入 ROE 毛利率 净利率 净现比 费用率 存货周转 应收账款周转 市场占有率
中国核建

(同比增幅)

24.55亿

(+11.69%)

991.38亿

(+18.42%)

7.55%

(-4.31%)

10.07%

(+1.31%)

2.48%

(-5.7%)

-1.79

(-264.22%)

5.81%

(+8.6%)

7.86次

(-8.18%)

2.79次

(+2.57%)

2.21%

(+6.76%)

行业均值

(同比增幅)

59.71亿

(+14.08%)

1872.54亿

(+10.93%)

8.07%

(-2.06%)

11.06%

(-0.98%)

3.19%

(+2.9%)

1.11

(+692.86%)

6.16%

(-3.14%)

5.31次

(+7.49%)

6.66次

(-5.8%)

-
本期管理层经营报告: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地、新发展格局全面布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形势和各种超预期不利因素影响,公司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不懈稳增长,坚韧不拔优结构,坚定不移控风险,主要经营指标再创新高,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稳增长任务目标圆满实现 2022年,公司紧紧围绕“稳增长”工作任务目标不动摇,坚持生产经营工作“早安排、早发力、早落地、早见效”,确立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并结合“精细化管理年”和“品牌树立年”等专项工作,系统梳理形成了“2345”发展思路1和全年“9个稳”工作要求2。 报告期内,公司着力抓项目履约、抓深化改革、抓科技创新、抓基础管理,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以考核为抓手,以优化“两利四率”为重点,持续加强过程管控,全面提升生产经营质量。成功组织开展“开门红”“双过半”等系列活动,为党的二十大献上“稳增长”厚礼,克1“2345”发展思路是公司在2022年工作会上提出的两个品牌、三个贡献、四大能力建设、五大平台的发展思路,即打造核电工程、民用市场两大品牌;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核电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三个贡献;提升本部、成员单位董事会、成员单位领导班子、基层班组队伍四大能力;构建设计管理总院、创新研究院、投资公司、项目管理、产业协同五大平台。 2“9个稳”工作要求是公司在2022年工作会上提出的稳主责主业、稳安全质量、稳创新支撑、稳发展根基、稳规模效益、稳专项收官、稳发展后劲、稳风险防控、稳思想建设的工作要求。 服了各种不利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991.38亿元,同比增长18.42%;实现归母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增长14.48%;实现新签合同额1390.47亿元,同比增长12%。 (二)工程建设扎实推进 核电工程。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广抓实升级高质量精化工程项目管理标杆模式,扎实推进项目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打造高质量精品工程。充分发挥建安一体化统筹协调优势,加强同堆型核电机组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共享、资源通用、经验反馈和先进技术应用,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在建22台核电机组进展顺利,累计完成重大里程碑节点28个,5台机组实现FCD,3台机组完成穹顶吊装,全部在建核电项目安全、质量、进度受控,工程建设有序进行。 工业与民用工程。报告期内,公司狠抓项目履约,合同转化率进一步提高,在房建、市政、LNG等多个建筑领域成果丰硕。山西师范大学整体搬迁一期工程、宜昌市港窑路夷陵区段道路一期工程、上海海泰北外滩项目、国家管网龙口LNG储罐项目等各省市重点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大节点均圆满实现,央地合作关系不断加深。报告期内,公司德州高级师范学校及中学教育综合体、宁波市溪口雪窦山弥勒文化园等多个PPP项目从建设期顺利过渡到运营期,产业链不断延伸并为公司后续收入、利润持续增加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公司积极参与生态环保、新能源、城市更新等领域的工程建设,民生领域52个项目覆盖全国10多个省市。 (三)深化改革持续发力 报告期内,公司奋力推动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两家“双百企业”荣获国资委2021年度专项考核标杆企业荣誉称号。设立了设计管理总院、创新研究院、投资公司“三大平台”,在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推动科技资源整合、推进“投融建管运”一体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三大平台”体制机制建设稳步推进,为建筑工程全产业链深化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持续加强董事会建设,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公司董事会秘书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2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履职5A评价,董事会办公室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2上市公司董办优秀实践”奖,年度业绩说明会连续两年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最佳实践案例。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本部部门负责人任期制和契约化全覆盖,同时对具备条件的52家所属企业和96家事业部/分公司经理层成员全部实施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健全。公司围绕价值管理,制定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聚焦4大领域部署54项工作措施,全面推进落实,努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二、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在十四五期间,以“核筑强国、建设未来”为宗旨,全力巩固提升核电建造竞争优势,积极开拓工业与民用建筑市场,培育相关多元产业发展新动能,强化创新驱动发展,致力于为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核电工程服务商、具有建筑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国际知名工程服务商。 公司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战略目标: 1.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外部兼并重组推动公司工程建设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产业协同、互补发展,弥补公司短板,完善工程建设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工业与民用工程领域向工程总承包转型。 2.巩固核电工程建设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地位,具备成熟的四代核电施工总承包能力;在房建、能源、基础设施、化工等4-5个细分民用工程领域具备总承包能力;以综合性工程总承包为主业的子公司具备施工综合资质能力;持续深化市场开发和商业模式创新,优化业务结构,提高高、大、精、尖、特工程比例;突破核电工程若干重大瓶颈技术问题,民用与工业工程领域独创技术大量涌现;确保不发生一般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公司资产收益率达到同行(主要指国内建筑央企)先进水平,收入净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主要经营指标和管理绩效指标达到同行平均水平。 (二)经营计划 2023年,公司继续聚焦建筑业主业,进一步提升核电工程竞争优势、深耕工业与民用市场,计划全年新签合同1572亿元;营业收入预计1093亿元。 公司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两弹一艇”以来核工业发展最好的战略机遇期,在“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围绕推动“2345”发展思路落实落地见成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机遇、拓市场、控风险、稳增长,全力以赴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努力完成2023年各项生产经营任务,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主要举措包含以下: 1.坚持提升核电工程核心竞争力。 持续提升核电市场开发力度,持续改进和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水平,持续优化业务布局和资源配置,做好上下协同、建安协同、项目协同。 2.坚持提升民用工程市场开发质量。 落实好《提升国内民用工程市场开发工作质量的指导意见》,深耕厚植核心区域市场,持续优化业务结构,积极拓展民用市场增量,加大保障性住房、新基建、新能源市场开发力度。 3.坚持加大深化改革工作力度。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调整,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实好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各项任务,持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 4.坚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聚焦价值创造推动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开展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工业化、集约化建造技术研究应用。推进5G、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程建造深度融合,聚焦效率效益,以数字化手段驱动生产方式变革,赋能传统施工模式蝶变升级。 5.坚持抓好各类风险防范化解。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全面开展“两金”专项治理。持续健全“大风控”体系,加大法律纠纷案件化解力度,实施投资决策、项目实施、微利亏损企业治理等重点领域深度审计,推动形成“查病、治已病、防未病”的依法合规经营工作格局。

本期经营绩效评级: C+

本期经营核心业绩指标:    更多指标
2022/06 净利润 营业收入 ROE 毛利率 净利率 净现比 费用率 存货周转 应收账款周转 市场占有率
中国核建

(同比增幅)

11.55亿

(+43.3%)

528.0亿

(+24.11%)

3.87%

(+25.65%)

8.29%

(+1.72%)

2.19%

(+15.87%)

-11.7

(-168.97%)

4.79%

(-5.52%)

4.42次

(-17.38%)

1.52次

(+4.11%)

2.48%

(+9.73%)

行业均值

(同比增幅)

28.46亿

(+13.03%)

886.73亿

(+12.24%)

3.98%

(+0.76%)

9.77%

(-1.41%)

3.21%

(+0.63%)

-2.46

(+38.65%)

5.21%

(-5.44%)

2.51次

(+13.06%)

2.97次

(-6.01%)

-
本期管理层经营报告: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规模效益再创新高 2022年,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的风险挑战下,公司坚持生产经营工作“早安排、早发力、早落地、早见效”,确立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并结合“精细化管理年”和“品牌树立年”等专项工作,系统梳理形成了“2345”发展思路和“9 个稳”工作要求,引领公司落实全年各项任务目标,推动本部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 上半年,公司克服了工程建设高峰期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叠加带来的重重压力,主要经济指标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彰显了规模增长和效益并重的韧性和活力,规模效益再创新高。报告期内公司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着力抓项目履约、抓科技创新、抓深化改革、抓基础管理,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528 亿元,同比增长 24.1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9亿元,同比增长47.00%;新签合同额701亿元,同比增长10.57%。 (二)“精细化”推动项目管理水平提升,在建工程进展顺利公司积极推广抓实升级高质量精细化工程项目管理标杆模式,沿着标准化、制度化两条路径,扎实推进项目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公司在全部在建核电机组推广“六大控制七个零”精细化管理标杆模式,在多堆型建设、群堆管理、建安一体化、建造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推进标准化、集约化、一体化,升级提升核电项目管理水平;在工业与民用工程项目,则选取典型项目进行推进落实,打造高质量精品工程。在核电工程建设方面,随着上半年 3 台机组实现开工建设(田湾 8 号、徐大堡 4 号,三门 3 号),公司在建核电机组共计 20 台。同时,公司承建的核电机组数累计已达到 80 台。报告期内,全部在建核电项目建设安全、质量、进度受控,工程建设有序进行。 (三)深化改革走向深入,三年行动顺利收官 公司为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制定了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聚焦六大改革领域。 截至 2022 年 4 月,全系统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基本完成,所属两家“双百企业”获评国资委 2021年双百企业专项考核标杆企业。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改革促发展,实现公司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业务布局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进一步理顺、企业活力效率进一步提高。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资委部署,推进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在业务板块和管理领域分别建立了全面对标体系,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明确了公司“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总体目标,规划到 2025 年,形成系统的科技攻关能力,实施和完成一批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在核电工程建造等科技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公司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科技投入强度和研发经费总额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持续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东南大学等校企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一批新研发的自动焊接装备和智慧工地等科技成果完成推广应用,“用相控阵超声检测核电站主回路管道焊缝质量的方法”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大力建设中国核建智慧工地平台,开展所有在建核电、重大民用工程项目数据接入工作,提升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五)坚持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公司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把安全环保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持之以恒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推动“安全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理念落地。报告期内,公司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和五个必须要求,持续完善安全环保体系与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持续推动“织网”专项行动走深走实,不断织密织牢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网,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安全环保形势总体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