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钢闽光 (002110)- 经营分析

经营分析 - 管理层经营报告

本期经营绩效评级: D-

本期经营核心业绩指标:    更多指标
2023/12 净利润 营业收入 ROE 毛利率 净利率 净现比 费用率 存货周转 应收账款周转 市场占有率
三钢闽光

(同比增幅)

-6.59亿

(-539.33%)

479.41亿

(-7.2%)

-3.14%

(-568.66%)

5.31%

(-3.98%)

-1.37%

(-572.41%)

-1.9

(+68.23%)

5.44%

(+16.24%)

14.73次

(-7.71%)

222.0次

(-90.25%)

44.69%

(-2.66%)

行业均值

(同比增幅)

-4.3亿

(+34.85%)

357.59亿

(-4.66%)

-3.41%

(+29.25%)

3.04%

(+34.51%)

-1.2%

(+31.82%)

-3.34

(-1082.35%)

4.01%

(+11.39%)

14.72次

(-0.67%)

347.84次

(-52.37%)

-
本期管理层经营报告:

一、概述 2023年,受地缘政治、房地产持续下行等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原燃材料成本居高不下,钢材价格低位运行,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公司同时叠加产能升级改造,各类平衡被打破等问题,生产经营较为困难。面对严峻形势,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推进产能置换、产品结构调整、数字化转型等各项工作,实现了平稳发展。 2023年,公司产钢1,124.08万吨,同比增加1.94%;生铁978.38万吨,同比增加4.49%;钢材1,107.58万吨,同比增加2.08%;焦炭76.27万吨,同比增加43.26%;入炉烧结矿1,241.87万吨,同比增加6.01%;球团147.50万吨,同比减少6.98%;实现营业收入479.41亿元、同比减少7.20%,利润总额-8.84亿元、同比减少619.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8亿元,同比减少579.75%;基本每股收益为-0.27元,同比减少550.00%。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481.9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204.10亿元。2023年度公司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1)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产能置换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公司本部焦炉、360m2烧结机、新1#高炉、煤气高效发电机组等项目建成投用,公司本部新2#高炉、大方坯、中大棒、三高线,泉州闽光4#、5#高炉,罗源闽光110吨转炉、双高线等项目按计划推进。结合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公司本部工业用材占比76.12%,同比降低1.24%;开发新品长材12个、板材1个、H型钢1个;根据市场情况和产品竞争力评估,全面关停漳州闽光带钢生产线。加强云商平台建设,闽光云商业务进一步拓展、丰富,新增煤炭、焦炭采销品种,打通13家钢铁企业、2家水泥企业供应链,新纳入合作仓(港)11个,物流线路拓宽至200条,直供用户供货量同比增长221%。实现外部业务营收42.74亿元,同比增加148.78%。闽光云商入选工信部第四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被评为“2023年度福建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独角兽’创新企业”。公司的“钢铁全流程工厂供应链协同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入选“2023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 (2)生产平衡逐步建立 随着转型升级项目的逐步投用,生产经营日渐平衡,经济技术指标逐步改善,工序衔接更加高效。 三明本部4#焦炉投产后,自产焦比例大幅提升,2023年下半年高炉运行状况有所改善。2023年,铁钢“一罐到底”率85.69%、比上年提升17.09%,铁水入炉温度提升至1,346.09℃,比上年提高4.46℃;轧钢热装率50.89%,同比提高6.19%。市场响应能力逐步增强,按订单和基于即时利润排产的生产模式开始重构。营销系统表现良好,2023年,进口矿综合到岸价比普氏指数低0.98美元/干吨,燃料采购降低成本1.6亿元;备件辅材吨钢采购价比控额低3.05元/吨;销售市场维护得力,全年建材、普板、圆钢省内市场均价分别高于周边市场99元/吨、160元/吨、97元/吨,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1%、80%、70%。 推进全流程降成本,三明本部、泉州闽光、罗源闽光分别实现吨钢全流程降成本40.84元/吨、87.29元/吨、44.6元/吨,全年合计实现降本增效6.08亿元。 (3)资本运作取得实效 强化融资管理,闽光云商获得19家金融机构综合授信总额(敞口)132.9亿元,银行平均融资成本2.0%。推进信用担保、同股比担保等融资,将部分外部担保额度转为信用担保,最大限度争取信用担保融资额度,全年取得各银行信用担保额度142.28亿元。建立健全上市公司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启动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计划授予股份数量为2,250.0011万股,认购款金额为5,737.5万元。 (4)创新能力日趋增强 数字化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期二阶段项目顺利完成,智能运营系统整体切换上线,智控中心铁区、炼钢、计量、能环、铁路运输等工序陆续入驻,数据治理、大数据应用、智能工厂建设等工作有序推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立项重点技术攻关项目33项,完成攻关目标30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项。获得授权专利71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4个。流程管理持续深入,新增SOP419个、废止72个。持续推进管理创新,立项重点管理创新项目5项,1项成果获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5)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按照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要求,修订管理制度38项。以管理职责和基本业务为切入点,全面梳理适用流程、重要风险和关键控制点,建立上市公司合规风险库,健全董监高合规管理职责清单、董事会秘书合规管理职责清单等岗位管理职责清单。强化内控管理,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修订内控制度7项,完成三钢闽光内部风险控制手册编制。规范“三会”运作,顺利完成董事会、监事会换届工作,组织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监事会及股东大会相关会议,审议通过议案34项,落实“三会”决议,完成关联交易协议修改、签订、登记17份。强化审计管理,开展专项审计7项,发现问题97个,提出整改意见95条。公司荣获第十八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公司治理特别贡献奖”,连续5年获得深交所信息披露工作考核A类评级。 二、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打造全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一流企业”为愿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围绕做强做优做大钢铁业务,持续推进企业由“制造”向“制造+服务”的战略转型,形成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并行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充分发挥区域龙头企业作用,坚持高质量发展、多生产基地集中管控模式,对内整合提升,对外兼并重组,持续提升成本领先、创新驱动、服务先行、智能制造、绿色钢厂五大能力,聚力打造全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二)公司2024年经营计划、策略 2024年公司生产经营目标:全年产铁1,065万吨、钢1,206万吨、钢材1,108万吨、焦炭101万吨、入炉烧结矿1,362万吨、球团13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486亿元。

本期经营绩效评级: D-

本期经营核心业绩指标:    更多指标
2023/06 净利润 营业收入 ROE 毛利率 净利率 净现比 费用率 存货周转 应收账款周转 市场占有率
三钢闽光

(同比增幅)

-1.69亿

(-136.5%)

232.68亿

(-12.66%)

-0.79%

(-138.35%)

5.1%

(-31.36%)

-0.73%

(-141.95%)

4.14

(+944.9%)

6.05%

(+39.72%)

7.59次

(+20.48%)

689.55次

(-70.79%)

43.45%

(-6.46%)

行业均值

(同比增幅)

-0.88亿

(-132.71%)

178.52亿

(-6.63%)

-0.69%

(-136.32%)

3.41%

(-43.45%)

-0.5%

(-135.46%)

-8.92

(-587.43%)

3.96%

(+11.55%)

7.98次

(+35.03%)

650.15次

(+240.45%)

-
本期管理层经营报告: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主营业务为钢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辅以配套、延伸等附属产业。公司分别在福建省三明市设有公司本部、泉州市设有泉州闽光、福州市罗源县设有罗源闽光三大钢铁生产基地,拥有烧结、炼焦、炼铁、炼钢、轧钢等全流程的技术装备,具备年产1200万吨的钢材生产能力。公司产品主要有七大类: 建筑用材、金属制品用材、中厚板材、优质圆钢、合金带钢、H型钢、煤化工产品;钢材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造船、汽车、家电、轻工、机械制造和金属制品等重要领域。 公司采购的原燃料主要有铁矿石、焦煤、焦炭等,分为国内采购和国外采购,其中,铁矿石主要依靠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焦煤主要在国内采购,少量进口;焦炭主要在国内采购。公司国内物资采购采用集中采购、统一招标、比价、磋商采购等模式进行;国外物资采购采用长协采购、直接采购、公开和邀请招标、询比价、磋商采购等模式进行。 公司产品通过控股子公司闽光云商平台在国内销售,采取经销商销售为主、直销终端用户为辅的销售模式。闽光云商是公司于2018年建成投用的集钢铁信息、供应、销售、支付、融资、物流、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型电商平台,可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有效增强客户粘度,提升公司在目标市场的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 (二)2023 年上半年经营情况 2023年上半年,钢铁行业下游需求整体偏弱,钢材价格同比下跌,铁矿石等原料价格下降幅度较小,公司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面对严峻形势,公司积极推进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推动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扎实做好降本创效工作;但受钢材价格下降影响,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业绩同比大幅下降,经营业绩由盈转亏。2023 年上半年,公司产钢 560.81 万吨,生铁 485.61 万吨,钢材 550.94 万吨,焦炭 26.68 万吨,入炉烧结矿 603.21 万吨,球团矿 78.21 万吨;实现营业收入 232.68 亿元,同比下降12.66%;利润总额-2.32亿元,同比下降138.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降 137.89%,基本每股收益-0.07 元,同比下降 136.84%。

本期经营绩效评级: D-

本期经营核心业绩指标:    更多指标
2022/12 净利润 营业收入 ROE 毛利率 净利率 净现比 费用率 存货周转 应收账款周转 市场占有率
三钢闽光

(同比增幅)

1.5亿

(-96.25%)

516.58亿

(-17.68%)

0.67%

(-96.33%)

5.53%

(-55.04%)

0.29%

(-95.45%)

-5.98

(-2492.0%)

4.68%

(+35.26%)

15.96次

(+0.88%)

2275.92次

(-84.47%)

45.91%

(-1.69%)

行业均值

(同比增幅)

-6.6亿

(-128.96%)

375.07亿

(-16.27%)

-4.82%

(-128.81%)

2.26%

(-78.12%)

-1.76%

(-134.58%)

0.34

(-53.42%)

3.6%

(+10.77%)

14.82次

(-2.69%)

730.27次

(-11.52%)

-
本期管理层经营报告:

一、概述 2022年,面对严峻的钢铁行业形势,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优化生产运营,加快产能置换,推进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公司保持稳顺发展。 2022年,三钢闽光产钢1,102.68万吨,同比减少3.31%;生铁936.33万吨,同比减少3.07%;钢材1,084.99万吨,同比减少4.73%;焦炭53.24万吨,同比增加19.13%;入炉烧结矿1,171.48万吨,同比减少5.57%;球团158.56万吨,同比减少14.18%;实现营业收入516.58亿元,同比减少17.68%;利润总额1.70亿元,同比减少96.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减少96.51%;基本每股收益0.06元,同比减少96.34%。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463.25亿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12.88亿元。 二、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2023年公司仍将坚持立足福建及周边市场,做强做优钢铁业务,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坚持不懈地推进全流程降成本;坚持创新驱动,激活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促使公司向钢铁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同时,公司将继续坚持走低成本差异化战略,通过精细化管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挥品牌优势,主导区域市场,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全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二)公司2023年经营计划、策略 2023年公司生产经营目标:全年产铁953万吨、钢1,113万吨、钢材1,075万吨、焦炭78万吨、入炉烧结矿1,216万吨、球团13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502亿元。为实现上述各项目标,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 1、推进战略落地,实现转型升级 一是抓好项目建设。确保公司本部4#焦炉、新1#发电机组6月30日之前投用,新1#高炉9月30日前具备投产条件,新2#发电机组、360m2烧结机7月底前投用,二炼钢大方坯连铸机及3#LF精炼炉、80万吨中大规格棒材项目年内分别完成总进度的80%、85%,规划推进新高线、新废钢处理、厂区物流等项目建设。泉州闽光高炉及220kV变电站项目年内完成总进度70%以上,力争完成炼钢项目的可研、立项、安评、环评及招投标等前期工作。罗源闽光110t转炉项目力争年内完成总进度60%以上。 二是优化产品结构。加大新品种研发力度,推进高强高韧、轻量化、长寿命、耐腐耐磨、耐疲劳等钢材产品研发,推进大盘卷冷镦系列、免退火冷镦钢、免酸洗钢等品种开发,拓展齿轮钢和高端紧固件品种,抓好公司本部二炼钢品种扩项,力争本部品种钢比例80%以上,并根据市场实际推进罗源闽光H型钢系列品种拓展。 三是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拓展闽光云商云链采销、云链直销,以及进口、转口等业务,努力扩大对外交易比例,力争营收占比10%以上。加强与政府部门协调,拓展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进一步降低客户资金成本,提升平台吸引力。 2、强化协调联动,推进降本增效 一是强化生产协调。统筹协调生产与项目建设之间的矛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加强与国内先进企业、各生产基地之间对标,严格指标排名考核,倒逼指标全面突破,进一步提升全流程降本水平。持续挖掘生产工序降本能力,坚持对标挖潜,抓好各工序指标优化,焦化工序着力提高冶金焦率,烧结工序降低固体燃料耗、返矿率,炼铁工序降低燃料比、提高喷煤比,炼钢工序降低钢铁料耗,轧钢工序提高成材率;以“温度”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协同降本,力争转炉入炉铁水温度1,350℃以上。持续推进全流程降成本,力争全年全流程降成本公司本部、泉州闽光、罗源闽光分别达32元/吨、57元/吨、67元/吨以上。 二是强化设备管理。加强设备日常点检和维护,减少设备事故及故障发生次数。推进修旧利废和备件国产化,提升设备自修率,加强外委检修管理,降低检修费用开支。 三是强化供销管理。加强市场跟踪,降低采购成本,力争国产铁精矿均价比全国平均低30元/吨,进口矿综合到岸价比普氏均值低1美元/干吨以上,降低辅材备件、炼钢耐材、炼铁耐材采购费用。加强市场维护,力争省内建材售价高于“周边四地”均价10元/吨以上,省内市场占有率建材48%、圆钢70%、中板80%、型钢55%以上。 3、坚持改革创新,提升竞争优势 一是推进数智化转型。推进智能制造项目建设,着力抓好一期二阶段项目,确保信息化系统、智控中心、大数据平台等项目按期投用。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带动业务流程优化和组织变革,促进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面向未来产品结构调整,构建集中一贯按合同组织生产的产销体系,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多基地产销协同。实施采购、设备、工程、科研等业务的集中和专业化管理,提升多基地采购等业务协同,强化总部对基地的业务管控。做透信息化需求调研和差异分析,为信息化设计和投运奠定坚实基础。做细信息化系统上线切换方案,确保上线平稳,一次成功。推进智控和成熟智能装备应用,以“智控化”“少人化”“一键化”为手段,提高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实现铁区智控与新高炉同步上线、远距离集中操作,推进铁区操作数据驱动,为后续的增产降耗打下坚实基础。实现二炼钢1#转炉、1#LF炉、1#连铸机、能源等远程集中操控。智能装备应用重点抓好120t转炉一键式炼钢、120t转炉自动出钢技术、方坯智能出坯、加热炉智能进出钢控制系统、圆钢表面质量在线自动检测系统等项目实施。加快推进数据采集治理、编码规范及数据创新应用。构建公司数据治理体系,形成高质量数据资产,实现数据资产的流通共享,产生价值,逐步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发成本管理、质量控制、设备周期维护等大数据应用场景,稳步推进“炼钢-中板”质量一贯制示范线建设。 二是推进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新技术、新工艺跟踪与应用,拓宽技术合作领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开展技术攻关,重点抓好厚板性能稳定性攻关、HRB500E性能攻关等工作。持续强化质量稳定性管理,针对圆钢夹渣、线材拉细丝断裂、中板表面裂纹等质量问题进行专项攻关,确保在提高品种钢产量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强化自主知识产权提炼总结,加大发明专利申报,力争获得发明专利50项以上。 三是深化制度改革。完善干部管理体系,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持续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推进差异化工资总额管理,优化业绩贡献和技能价值导向薪酬分配体系。合理调整固定和浮动工资分配比重,提高低收入岗位收入水平。充分应用智能制造成果,瞄准年人均产钢1,500吨的目标,推进岗位优化配置,大力实施操检合一、一岗多能和非关键技术岗位劳务外包。 4、履行国企责任,助力产城共融 一是筑牢安全防线。强化新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标准,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外协作业过程安全监督,确保生产经营安全稳顺。 二是加强环保管理。持续推动钢铁超低排放改造,推动无组织和有组织排放源问题清单项整改,建立超低排放管控一体化系统,力争在2023年完成清洁运输评估,2023年12月底前完成无组织和有组织超低排放改造,实现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零,空气质量优良率99.5%以上,降尘量7.0吨/平方公里・月以下,外排废水指标合格率达100%,工业污染源监测全部达标。 三是推进低碳发展。稳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编制公司碳达峰及降碳规划,持续推进节能降耗,降低吨钢综合能耗、吨钢电耗、平均吨钢排放强度。公司本部自发电比例90.5%以上,全年节电1,000万kWh以上。

本期经营绩效评级: D-

本期经营核心业绩指标:    更多指标
2022/06 净利润 营业收入 ROE 毛利率 净利率 净现比 费用率 存货周转 应收账款周转 市场占有率
三钢闽光

(同比增幅)

4.63亿

(-83.1%)

266.41亿

(-14.29%)

2.06%

(-83.98%)

7.43%

(-51.15%)

1.74%

(-80.25%)

-0.49

(-81.48%)

4.33%

(+24.07%)

6.3次

(+9.19%)

2360.66次

(+3.5%)

46.45%

(-3.57%)

行业均值

(同比增幅)

2.69亿

(-83.06%)

191.19亿

(-11.11%)

1.9%

(-84.06%)

6.03%

(-52.67%)

1.41%

(-80.89%)

1.83

(+490.32%)

3.55%

(+21.58%)

5.91次

(-5.74%)

190.97次

(-67.99%)

-
本期管理层经营报告: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产业主要以钢铁为主业,辅以配套、延伸等附属产业。产品主要有七大类:建筑用材、制品用材、中厚板材、优质圆钢、合金带钢、H 型钢、煤化工产品。 (二)2022 年上半年经营情况 2022 年上半年,受外部宏观环境、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钢铁下游行业需求减缓,钢材价格整体下跌,而钢铁原料价格高位运行,焦炭、焦煤等燃料价格大幅上涨,公司产品毛利率大幅下降。2022 年上半年,公司产钢 536.55 万吨,生铁 450.94 万吨,钢材 525.50 万吨,焦炭 25.26 万吨,入炉烧结矿549.77 万吨,球团矿 89.65 万吨;实现营业收入 266.41 亿元,同比下降 14.29%;利润总额 6.03 亿元,同比下降83.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7亿元,同比下降 83.26%,基本每股收益 0.188元,同比下降 83.26%。